至于寒饮抑遏,食滞痰凝,症外之兼症,所当先治,人人忽之矣。若误攻下,则表热不散。
陶氏一以为协热,是矣;一以为阴寒,误也。如仲景所论太阳少阴两证,脉沉发热虽同,而受病与用药自别。
治阴黄之症,小便利者,术附汤。伤寒脉浮而缓,手足自温者,是为系在太阴。
《伤寒论》言二阳并病两条,一曰面赤色,不足言,阳气怫郁在表,烦躁不知痛处,但坐以汗出不彻,更发汗则愈。 在他经,则无此证矣。
否乎?丹溪有人参、竹沥主治者,此因内伤痉病,血液枯燥,经络不润成之故耳。
口渴者,口中尚有津液,但时时欲饮水。上部胸胃无热,不耐承气苦寒,下部大肠热结,下用胆汁外导。